朱金漆木雕、金银彩绣、骨木镶嵌……点开开云手机在线登入教师陈伟带领工作室学生团队摄制的7部非遗微纪录片,在每部不到15分钟的时长中,就能感受到宁波大地上延绵了数千年的非遗文化魅力。
“通过镜头记录非遗,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7月3日,陈伟接受了记者采访。他是该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去年暑假开始,陈伟着手选取宁波鄞州区的非遗项目,用镜头去记录、保护它们。
呈现非遗背后的传承故事和精神密码
“现在的学生喜欢用社交软件,我想将拍摄的非遗微纪录片放在平台上传播,引起年轻群体对非遗的关注,连接文化艺术与生活。”陈伟说。结合鄞州区2022年度社科普及活动立项项目,根据宁波非遗名录,他筛选了具有宁波地域特征、工艺技术高的一些非遗项目,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联系对接,最后选定了7个非遗项目作为拍摄对象。
每一个非遗项目都有各自的精彩之处,如何更好地展现它的特色?拍摄前,陈伟组织学生一起查阅资料、收集素材,研究每个非遗项目的特色亮点。“比如宁波走书是传统地方戏曲,需要注重声音和画面的传播;金银彩绣需要将镜头聚焦展现绣花针上的功夫。”陈伟说。
有别于纯粹讲述传统工艺流程的科教类纪录片,这次的纪录片大多聚焦于人,以故事化的叙事策略讲述匠人们的非凡技艺与执着匠心,呈现非遗背后的传承故事和精神密码。“因此前期我们团队实地走访非遗馆、博物馆,再采访陈明伟、陈盖洪、朱英度、闻海平等非遗传承人。”陈伟表示。
唤起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从炎夏到寒冬,陈伟和团队辗转鄞州多地拍摄,到最后成片已是第二年春天。“有两名女生全程跟着我下乡去,记录制作灰雕的过程,非常辛苦,但拍得很专业。”宁波灰雕传承人朱英表示。“拍摄中,我们不少专业的学生也参与其中,他们既体验了实际拍摄的场景和方式,也对非遗有了全新的了解。”陈伟介绍,微纪录片《宁波灰雕技艺》《宁波走书》等的摄制部分,就是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课程学习实践环节。
“在参与了这些微纪录片的拍摄和后期制作后,一方面自己的专业技能有了提升,此外我对一些非遗项目也产生了兴趣。”20级数字媒体专业学生陈甜说。
不久前,这些非遗微纪录片在B站等平台上线展播。“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将中国舞龙的精神发扬光大,将大岙布龙传承下去,看到陈老师和学生拍摄的视频,我非常高兴。”大岙布龙第五代传承人任国夫表示,希望年轻一代多来关注这些非遗文化,将其传承下去。
“在与鄞州区‘校鄞赢’校地共建中,有不少像陈伟一样的老师,他们将课堂搬到鄞州各个角落,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宁波城市职院艺术学院负责人表示。学院通过“画、摄、设、展”等教学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唤起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未来,陈伟还想拍摄类似的短视频。“面对年轻化的群体和媒介融合的新趋势,如何让非遗在网络传播中焕发新生,我觉得还有值得研究探讨的地方。”陈伟说。
来源:宁波晚报第A9版:都市圈 2023年7月4日
链接: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23-07/04/content_136668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