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我院顺利完成了搬迁工作,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为了总结经验,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我院
党办/院办主办第二届城市学院十大新闻事件(人物)评选活动,近日,十大新闻事件(人物)揭晓。自2005年12月30日评选活动启动以来,经各单位、部门踊跃推荐,此次评选共征集到40条参评新闻。院十大新闻事件(人物)评选小组推选出16条新闻作为候选新闻,在有关单位、部门、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全体与会人员评选以及院评选小组评选的基础上,产生了第二届城市学院十大新闻事件(人物)。
让我们共同见证学院的发展和变化,共同感受学院的成长和进步。新的一年,期待着更多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产生。
附:第二届城市学院“十大新闻事件(人物)”
1、我院顺利完成搬迁工作
2005年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整合高教资源、调整高校布局的决定。8月20、21日,我院2408名04级学生顺利搬入高教园区南区,9月2日,1338名03级专科学生也安全、有序地迁入南区,这标志着我院整体性的学生南迁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此前,为圆满完成搬迁工作,学院党委对此反复动员,作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制定工作方案,作好精心准备。部分师生放弃暑期,冒酷暑、战高温,抢时间、争速度,投入到对南区的大规模维修工作中。搬迁期间,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入到学生中去,实实在在为学生解决搬迁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出现了师生精诚协作,上下努力的感人场面,从而确保了搬迁工作的顺利完成。搬入新的校区,学院拥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办学环境,新建与迁建了51个实验、实训室,从而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大得到改善,并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
2、我院召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学生成长成才指导体系建立
2005年12月28日下午,我院在艺术大楼报告厅召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党委书记楼玉琦,副书记周国明,副院长钱理文,党委委员、党办/院办主任季锦旗,全体中层干部、辅导员、班主任,有关部门人员等共约300人参加了会议。党委书记楼玉琦在会上作了《全员育人形成合力 努力开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党委副书记周国明作总结讲话。会上,五个单位、部门作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交流发言。会上,学院领导为新组建的学生勤工助学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学生申诉委员会和学生申诉与事务调解中心、学生党员之家、学生学习指导中心、学生服务指导中心授牌,从而标志我院大学生成长成才指导服务体系的正式建立。
3、我院农村工作指导员胡仲义老师成功为溪口镇申报到国家级“星火计划”重点课题
2005年5月,根据宁波市委要求,我院派出胡仲义老师到奉化溪口镇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半年多来,胡老师不辞辛劳,深入乡村,走访花农,积极为溪口镇花木种植以及各经济作物种植开展技术培训。到2005年初,已成功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四期,培训农民200多名。每次培训结束,花农们都会围住他咨询各种问题。胡老师则不厌其烦一一耐心作答。同时,胡老师积极为溪口镇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各项课题,获得显著成效,特别是他牵头申报的“关于雷竹夏秋季出笋技术”的课题,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重点项目,获得20多万元经费支持,成为溪口镇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的国家级课题。奉化电视台还专门报道了胡仲义老师的事迹。
4、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我院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成效
2005年7月11日至11月21日,我院顺利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院225名师生党员结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主题活动,使先进性教育与搬迁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并在教学、管理、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商务学院、旅游学院党总支结合学院搬迁工作,成立了教师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教师党员深入学生宿舍,帮助学生搬运行李、装车整理,及时反映和解决学生在新宿舍遇到的问题,真正形成了“一个党员一盏灯、一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一面旗”的示范效应,使党组织和党员的形象在学生心中亮起来。人文学院的“学生党员之家”、“党员加油站”QQ群,信息学院的“党员服务队”也得到了广泛学生的欢迎。学校党委结合学校发展建设的重大问题,认真做好七个专题的整改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办好六件实事,并立健全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还评比表彰了8个先进性教育主题活动组织奖,先进性教育优秀读书笔记奖16人,先进性教育优秀通讯员奖11人。
先进性教育活动激发广大师生投身学校事业发展中去的主人翁意识,给学院的事业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
5、我院学子荣获平面设计大赛唯一全场大奖 ,开宁波高校学生首次免费出国游学之先
2005年6月2日,我院02装潢班顾振、陈少妙、郑星明等28位同学从上海捧回了“沟通——英国60年代以来平面设计展”中的大学生平面设计竞赛全场唯一大奖,同时,顾振同学也于2006年1月16日免费赴英国知名设计学院进行为期15天的游学,这在宁波高校之中还属首次。大赛以“申江服务导报”包装袋为设计载体,激发学生的创新力来凸现申江报引领时尚和创新前沿的风范。在艺术学院执行院长潘沁副教授的指导下,02装潢班全班28位学生通力合作,以全新互动的创作方式使“沟通”主题在创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从而在大赛上一举夺魁。本次大赛共收到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等15所大学院校设计专业的近1000件参赛作品。
6、《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全国教育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实现了部级重点项目零的突破
12月18日,院长曹屯裕教授主持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实现了我院部级项目零的突破。2005年,我院在积极开展校级科研项目立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组织申报各类国家和地方计划项目,市级以上项目快速增长,全年共计市级以上项目数达到15项,包括新立全国教育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计划项目2项,省教育厅教改项目1项,省2006年度教育规划课题3项,省高教学会项目1项,宁波市教育规划课题2项,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5项。7月,我院林雁教师的“提高农民收入是扩大内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成果获宁波市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2月,曹屯裕院长主持完成的《改革开放中崛起的宁波大学(系列丛书)》成果获2004年度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论文)奖一等奖。
7、院团委荣获“2005年度浙江省级先进团委”荣誉称号
2005年,我院共青团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基层、转变作风,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荣获“2005年度浙江省级先进团委”荣誉称号。一年来,院团委始终注重加强青年团员的思想修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组织成立大学生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究会。为深入有效地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团委以“增强意识、健全组织、活跃工作”为目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并富有成效。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校园十佳歌手赛”、“新生辩论赛”、“新生体育类项目赛”等颇具时代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文化活动,赢得了广大学生的认同和喜爱。在2005年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专业组一等奖、在2005宁波市大学生艺术节公益公告设计大赛上获得唯一的一等奖。同时,加强对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及拓展,努力做到每个学院、每个专业、每个班级有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并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院团委也因此荣获2005年宁波市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
8、我院“党课成为公共选修课” 首创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党的知识教育新形式
针对要求参加党的知识培训的学生日益增多,而业余党校培训人数有限的矛盾,学院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的同志积极探索,寻找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2005年1月把《党的知识培训课》纳入公共选修课,由学生自由选课,该课共10课时,计1个学分。若成绩合格者除了可以拿到学分之外,还可以取得党校结业证书。党校进课堂是我院突破党员培训教育的瓶颈,2005年2月至11月,共有1000余名学生选修了党的知识课。此举有力地解决了过去党的知识教育工作由党校一家承担,每期培训人数有限,满足不了广大学生学习党的知识需求的矛盾,提高了党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激发了大学生入党的积极性。同时,党课成为选修课,也有效地促进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
“党校成为公共选修课”是我院党建工作的一个创新,是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党的知识教育形式的首创,并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新浪网、《浙江教育信息报》《宁波日报》等作了报道。
9、《中国旅游文化》课程被列为省级精品课程,三大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2005年6月,学院首次立项校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精品课程建设项目7项,优秀教材建设项目14项,为推动学院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年9月,我院旅游学院邱德玉老师负责的《中国旅游文化》被列为2005年省精品课程。11月,我院潘沁、谭秋华教师的《展示设计》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教材,实现了我院独立设置以来,省级精品课程及省级重点建设教材立项零的突破。2005年5月,学院首次开展了校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工作,共评出校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8月,曹屯裕院长主持完成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宁波市第四届高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1月,我院教师陈杰新制作的“《园林制图》多媒体软件”获得浙江省高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三等奖。由此,我院“三大建设”教学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教学成果不断涌现。
10、 “订单式”培养班级达7个,“顶岗实习” 学生在上海受赞誉
2005年,学院坚持面向市场办学的方针,坚持产学结合,产教结合,大力推广“订单式”、“2+1”、“顶岗实习”等培养方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3月,与开元旅业集团签约合作举办“开元班”;4月,与宁波浙仑海外旅行社有限公司签约合作举办“浙仑海外班”;与宁波华力电子电脑公司签约合作举办“华力班”;5月,与杭州威龙消防安全设备有限公司签约合作举办“威龙班”;6月,与宁波金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签约合作举办“金网班”,与宁波九龙物流有限公司签约合作举办“九龙班”。至此,学院与企业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的班级达到7个。《光明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等媒体专门报道了我院的“订单式”培养模式。7月中旬,旅游学院60多名学生赴上海七个四星级以上宾馆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颇受赞誉。如金外滩酒店对我院实习生的英语水平表示赞赏,冯亮在职工服务评选中获得“中青年组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