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2019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和省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按照“四严”要求、“四精”标准,实现“四名”目标,加强党建引领,坚持岗位导向、预算导向、绩效导向、考核导向,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完成,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一、坚持党建领航,加强党的领导有新作为
1.强化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载体带头学习,分层分类抓好学习培训,认真推动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教育大会精神,根据上级要求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温故知新、知行合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2.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甬教工委〔2018〕116号),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制订《党委(党总支)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实施细则》,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完善党总支、党支部抓党建工作“两张清单”,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党务干部“领雁计划”、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智慧党建”等工作。实施基层党组织“五个一”工程,即“一个品牌、一块阵地、一本台账、一套清单、一次书记述职”。开展“一院一品”党建特色品牌创建工作。把牢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关和毕业生党组织关系接转关,做到组织关系应转尽转,杜绝“口袋党员”。开展与首南街道文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
3.严字当头管理中层干部队伍。加强中层干部队伍政治建设、能力建设。深化干部学习培训内容,切实提高中层干部政治敏锐性和担当作为的意识、能力。加强“双强型”干部梯队建设,建立优秀年轻干部、高层次人才储备库。开展第五轮中层干部竞聘选任,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4.强化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的研判、处置和通报。推进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落实落地。实施思政理论课质量提升工程。构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大思政教育体系,深化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体系为抓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活动通过学生“素质提升行动计划”进行优化固化,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组织建国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主题宣传活动。巩固文明校园创建成果,持续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知校·爱校·荣校”主题教育活动。继续推进责任文化建设,办好“明责大讲堂”。开展第三届校园文化品牌评选。加强新闻宣传工作。
5.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明政治纪律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岗双责和监督责任的落地落实。加大问责力度,合理运用“四种形态”,挺纪在前,抓早抓小。推进“清廉校园”建设六大工程,做到政治清明、行政清廉、干部清正、教育倡廉、制度保廉、监督促廉。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项目廉政风险的排摸。以抓铁有痕、钉钉子精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大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整治力度,治理干部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持续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加强各类专项审计。
二、着力攻坚克难,深化机制改革有新举措
6.逐步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出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方案。自查十三五规划阶段性执行情况,调整制定后期年度工作任务,建立目标链,启动标准链建设。推进信息化系统应用。坚持考核导向,开展干部、人事、专业等考核性诊断工作。根据“五横五纵一平台”的框架,初步建立主题数据库。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建设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7.推进制度“存废改立释”。认真梳理现有制度,在“存废改立”基础上,做好制度的解释工作。按照“简化优化服务,精简规范程序”的要求,开展制度流程编写、流程图上墙工作,让“制度管人、流程管事”。
8.做好“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教育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要求,充分运用“互联网+校务服务”,创新管理方式,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业务协同,优化办事服务,到2019年底,实现全部校务服务事项(特殊要求的事项除外)师生到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
三、坚持质量立校,落实立德树人有新实招
9.建设“名专业”。加强专业调研,聚焦现代服务业,对接产业,调整3-5个专业。提升市级以上优势特色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并以优势特色品牌专业为龙头,打造若干个骨干专业群。继续做好“特色学院”的建设工作,在特色创建、机制创新、产教融合、优势品牌及学生成长等方面再提升。修订完善《专业建设量化考核方案》,完善建立专业层面的质量保证体系。做好2019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开展1+X证书制度、深化完善复合型、创业型、技师型等分类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开展公共课教学改革。
10.建立课程、课堂标准。落实“精心教学十项规定”,强化教学日常管理,规范教学行为,通过“从严治教”实现“精心教学”。对接行业、龙头企业标准,建立课程标准。推动课程教学有效性与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加强试题库建设,新建50门试题库,建设线上考试系统。加强第三方测试,提高考核评价的权威性。
11.推进产教融合,建设“现场教学课堂”。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研究“现场教学课堂”模式与规范,制定《现场教学课堂建设管理办法》,建设30个“现场教学课堂”,遴选10个示范性“现场教学课堂”。推进教育部、校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做好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的建设。推进各产业学院、行指委、产学研联盟和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工作。打造产教融合型企业, 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落实好毕业生“2+1”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作。
12.打造现代化课堂。推进“互联网+教学”,制定我校《“互联网+教学”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在线开放课程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提升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更加关注课堂教学创新应用,做好精品在线课程示范推广,打造现代化金课。新增国家在线课程3-5门、省级10-15门、市级10-20门、校级20-25门。新增国家规划教材或新形态教材5部、省级10部。组织好教师参加2019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争创省级“互联网+教学”示范性高校,保持我校信息化教学水平在全国前列。
四、加强科学研究,提升社会服务有新成绩
13.提升高级别科研项目申报和论文发表的成功率。建立科研项目检查和评估机制,对重大科研项目实行专家跟踪辅导制,提高高质量科研项目申报及高级别论文发表的成功率。力争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项及以上,纵、横向科研项目当年新增合同经费300-500万,知识产权成果授权10项以上。
14.积极创建校级及以上研究平台。鼓励与市局级单位、特色小镇和产业集聚区共建科研合作平台,新增校级地方服务创新团队3-5个。通过与企业、科研院所的横向联合协作创建研究平台,共同开发科研项目、合作攻关和进行技术创新。进一步推进宁波休闲旅游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省级“浙江园林绿化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15.建立健全完善的科研管理工作机制。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机制,重点加强地方服务创新团队建设、学术带头人培育、青年教师领雁成长工程培育机制。继续完善相关科研管理文件。探索研究更具有引导性的科研奖励办法,加大高质量高级别科研成果和科研项目的配套资金和奖励力度。
16.推进服务地方社会。进一步拓展与余姚四明山镇、象山新桥镇、奉化锦溪镇的合作项目,有效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强对“技能+学历”合作办学项目管理,稳步发展成人学历教育。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逐步扩大社会培训数量,培育培训品牌。加强宁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拓展行业培训项目2-3个。
五、强化队伍建设,教师素质能力有新提升
17.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贯彻执行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制定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出台《开云手机在线登入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梳理教职工荣誉体系。开展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开展“师德师风先进评选”及各类先进遴选表彰,加强对优秀先进教师典型的宣传。关注青年教职工和女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和技能培养。
18.引进和培养“名教师”。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进博士、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高技能人才8人左右,鼓励每个专业柔性引进1名以上专业领军人才。加强对专业负责人的选拔和培养。建立教学名师培养和选拔机制,加大向省市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各类人才工程等项目的推荐力度。出台《开云手机在线登入国(境)外研修实施办法》。合作共建高水平教师研修基地。鼓励教师申报访问工程师项目。出台《开云手机在线登入青年教师专业化培养实施办法》,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19.完善绩效考核、岗位聘任和职称评聘制度。坚持岗位导向,筹划第五轮全员岗位聘任工作方案。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为导向,提高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探索分类分层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体系和培养机制,拓宽教师晋升空间,促进个性化发展。坚持绩效导向,建立绩效工资管理的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建立教职工收入增长长效机制。完善教职工考核体系,充分发挥教学考核、教科研考核和服务工作量考核在教师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将绩效工资同教师考核工作相结合,最大限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六、优化教育服务,培育“名学生”有新成果
20.优化生源结构。做好提前招生、单考单招、普通高考等各类招生工作,提高生源质量。努力保持普高排位省内前20,更多专业录取分数线排位有进步。加强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出台《生源基地管理办法》,深化校院两级生源基地建设,建成30个左右“优质生源基地共建单位”。建立招生宣传绩效评价体系。
21.推进分类培养。保持“专升本型”比例,提升录取院校质量。深化“技师型”和“复合型”培养,提升毕业生“技师型”和“复合型”的比例。提高国际化型的质量,提升出国专升本、专升硕比例。提高创新创业大赛成效,加强创业型学生培养。
22.提高就业质量。以终为始,紧盯学生就业质量,多种举措推进学生竞争力提升。继续抓好承办省级技能大赛工作,努力提高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成绩和水平,获得3-5项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奖项。做好办学绩效评价和质量年报工作。做好就业质量调查工作,加强线上线下就业指导与服务。用好校友资源。毕业一年后工资水平逐年增长,专业相关度逐年增长,毕业当年留甬率≥50%。
23.优化服务育人水平。完善学生网上服务大厅建设。巩固文明校园建设成果,继续抓实抓好日常文明监督巡察、文明寝室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等工作,形成良好学风、校风。开展辅导员素能提升工程,修订班主任工作管理条例。发挥学生社团文化育人、技能育人作用。培育“一社一品”数达到各类型50%以上、各挂靠单位50%以上。举办“青年社团+青春绽芳华”社团文化节。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强化大学生“学习小组”和“青马工程”在思想引领方面的作用。召开学校第四次团代会。
七、加强合作交流,开展国际化办学有新局面
24.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以宁波市“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特色创建平台为载体,提升服务国家 “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与水平。深入推进与泰国暹罗技术学院的合作,落地首个海外丝路工匠学院。拓展优质留学生生源。建设“一带一路”在线课程资源,完成3门左右在线英文专业课程,实现2门课程资源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选用。
25.推进小语种中心工作。着力引进与国外母语院校共建单语种语言中心工作。与西班牙康普顿斯大学共建西班牙语语言培训中心。争取学院小语种中心的每个语种都有海外院校共建。
26.推进出国境交流访问。做好出访团组工作。继续打造海外优质留学通道。提升外教师资管理及服务水平。加强留学生招收、管理和教育工作。开展“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交流活动”等外事活动。开展第二期“开云手机在线登入国际教育展”。
八、提高保障能力,构建教育发展的新生态
27.推进奉化校区及校园建设工作。抓好奉化校区建设。巩固文明校园建设成果,强化垃圾分类,加强节能减排。做好校园维修改造以及消防、安防改造工作。
28.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校园网络。融合统一教学生活区网络,满足用户需求。优化网络体系架构,加强信息安全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共享数据库平台。建设网上综合服务办事大厅。建设并完善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服务的智慧化环境。建立健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部门核心业务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29.加强图书资源建设。优化馆藏信息资源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图书馆馆舍状况,优化空间布局。生均图书资源达到标准。按照省级示范数字化档案室标准推进学校综合档案建设。
30.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的绩效管理。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预算导向,注重学校经费使用的绩效管理,优化资源使用效益和经费支出结构,重视项目可行性论证,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31.深化创建平安校园。完善“等级平安校园”考核评估工作,争创五星级治安安全单位。提高人防、物防、技防管理、应用和服务水平,适时启动技防系统基础建设,达到学校监控系统与公安机关联网和全覆盖的要求。
32.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民主党派工作,建立高层次党外知识分子定期交流沟通机制,建好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召开学校四届三次双代会。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群众性文艺体育活动。